韩国网络实名制详尽笔记
韩国网络实名制背景
- 韩国作为互联网发达国家,网速、网民比重和带宽普及程度全球领先。
实名制实施历程
- 2005年6月:因“狗屎女”事件,公众对网络暴力的反思,79%受访者支持实名制。
- 2005年9月:信息通讯部提出在大型门户网站实施有限实名制。
- 2007年7月:实名制正式实行,要求日均浏览量超30万的网站引入身份验证。
- 2008年10月:女星崔真实因网络谣言自杀,引发进一步反思。
- 2009年4月:实名制范围扩展至日均浏览量10万的网站。
实名制效果与问题
- 2010年:研究报告显示实名制实施三年,诽谤跟帖减少1.7%,但管理成本巨大。
- 2010年前后:政府要求YouTube实名,遭拒后关闭韩国站部分功能。
- 2011年3月:社交网站如Twitter、Facebook、YouTube被排除在实名制之外。
- 2011年7月:韩国最大社交网站用户信息泄露,涉及约3500万用户。
- 2011年11月:另一游戏公司1300万用户信息泄露。
实名制废止与后果
- 2012年8月:韩国宪法裁判所判决网络实名制违宪,指出其未达预期效果。
- 2012年后:废止实名制,民众态度转变,92%受访者认为不应实行实名制。
- 2019年:警方捣毁黑客组织,揭示大量个人信息泄露问题。
实名制的利弊分析
- 利:理论上实名制便于追踪非法信息发布者,降低单个案件处理成本。
- 弊:
- 诽谤跟帖减少有限。 大概是觉着法不责众。
- 信息泄露导致电诈、垃圾信息剧增。
- 网民交流欲望受抑制,论坛参与者数量下降。
- 国内网站与国外网站竞争力下降。
其他观点
- 电子商务可能是实名制的受益者,但主要得益于其他因素。
- 越南和俄罗斯尝试推行实名制,但缺乏关键技术支撑。
结论
- 韩国网络实名制的失败展示了其弊端远大于公益性,最终被废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