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意义
生活的意义只是一种对生活的看法或洞察,你对它的看法从多方面决定了你未来生活的走向。
你所处的生活会是你眼中生活的倒影, 你怎样看待它, 生活就会折射成怎样。
所以生活意义的问题并非只是发现、寻找的问题,它也是一种重要的创造活动。
一、生活与意义
- 意义:某种东西的意义就是它所指向的某种超越自身的东西
- 生活:数十年的琐碎
"当人们问及生活的意义时,他们头脑中所想到的往往是外在于生活的超越的东西。 "
1.1 孩子作为意义
“如果生活的意义不在于我们自己的生活,而在于他人的生活,那么什么才能使他们的生活有意义呢?——他们的孩子。
但什么又给了他们孩子的生活以意义呢?——他们孩子的孩子,依此类推。
人们总是试图以这种方式为将来抽象地谋划一个全然安宁快乐的地方——哲学家们称之为乌托邦,这就是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孩子的孩子,或孩子的孩子的孩子生活的样子。”
生存和繁衍是大自然予以所有动植物的唯二本能。 但繁衍只是繁衍,繁衍绝非生命的意义。
1.2 上帝作为意义
“有些人认为,上帝把我们创造成为某种特殊的东西,我们不仅是“按着他的形象造的”,而且也是为了代他完成使命而来到地球。
我个人并不信仰上帝,我可以接受有高文明的存在,也可以接受高维生物,但我并不信仰有全知全能的、关心所有人的、有符合所有人道德尺度的上帝存在。 毕竟,道德、公平和正义本身在不同的个体之间就有所偏差甚至相悖。
1.2 来生作为意义
“就像《传道书》中所说的那样——今生是无关紧要的和没有意义的。然而,在这个无足轻重的今生中,我们应当如何行事才能使来生得到报偿呢?仅凭信仰?善行?尽情享受生活?发掘我们的艺术潜质或社会潜力?使异教徒皈依?学习烹饪?”
如果确定此生不是前世的来生呢?前世将此生视为意义,此生再将来世视为意义,搁这儿套娃呢?
1.3 没有任何意义
“生活本质上是“荒谬”的,宇宙永远也不会满足我们对于意义和正义的期盼。然而,这样回答并不是说生活就不值得过了,而是我们必须通过反抗这种荒谬性,通过拒绝参与世界的这种不公,尽情地享受生活来使生活值得过。” --- 加廖
或许毫无意义本身就是生活的意义。
二、哲学界的各种意义观
2.1 生活是一场游戏
“生活是一场游戏,而游戏的意义也在于玩本身” 那么,该是什么类型的游戏呢?
- 单机游戏?
- 天梯游戏?
- 社交游戏?
- 扑克游戏?
2.2 生活作为一个故事
“我们的生活并不是断断续续的,也不是朝向唯一一个大目标的,而是因循着某个相当详尽的剧本、故事或传记不断展开着的,我们一边前行,一边构造着这个剧本。 故事的轮廓以及我们所扮演的角色可能首先是由我们的家庭和文化所赋予的,其次是由我们身处的环境赋予的。
把生活当作一个故事,就是以一种特殊的时间方式来思考生活,把生活看成不断展开的情节和个性的连续发展。”
“赋予生活以意义的不是终极的目标或生活的结局,而是故事的质量、个人生活以及扮演角色的质量。如果选错了角色(选择了不适当的或高于自己能力的角色),或者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角色,或者扮演了多个相互矛盾的角色,都会毁掉一个人在生活中所发现的意义。”
就像我自知在爽文里面我只会是 NPC,但在我的故事里我永远是主角。 我这一生所经历的,或波澜或平淡,或欢乐或悲伤,都将成为我生命的全部。
2.3 生活作为悲剧
每个人都会死,死亡会被看成一件倒霉事、通往来生的路或最终的灾难。
“每个人身上都有悲剧的一些关键要素(某些悲惨的缺陷、判断的错误、严重的矛盾等),它们伴随着我们的一生,直到最后与死亡同归于寂。”
“悲剧隐喻把生活变成了一个严肃的、不愉快的过程,尽管偶尔也会碰上一些快乐的事情,但生活终将有一个不可抗拒的悲惨结局。”
在这种观点看来,活得好意味着把一个人的悲剧角色扮演好——英雄式地承受它,也许时而孤独地发出几声哀鸣。
2.4 生活作为喜剧
“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更多地使用一些幽默,用在我们对生活的态度上,用在我们审视自己弱点和不足的方式上。”
尽可能找到令自己开心的方式?
2.5 生活作为一种使命
使命?
在我人生 30 年中,我最反感这个词。
我赤条条的来到这个世界,听他们教我死国死节,教我当为中国崛起读书,教我仁义礼智信。
可是,教我这一切都是出于什么目的?
我作为一个独立个体,来且只来这世界一次,为什么要为了这些外面的声音制定圭臬乃至付出我这只有一次的生命?
2.6 生活作为艺术
尼采认为的生活不是一个故事,而是一件像像雕塑那样的艺术品。人的生活就是为自己打磨出一个形体,“塑造性格”,发展出所谓“风格”那样的东西。”
风格指什么呢,指专属于我这个个体的某种特质?
2.7 生活作为冒险
作为艺术需考虑潮流与他人观感,但“生活不必总是考虑整体的形态或在观者看来是什么样子,也可以富有美感和令人激动。”
与把生活看作艺术或文学作品不同,把生活看作一次冒险不会预先规定一个恰当的结局。
如果它要完结,那就完结好了。
2.8 生活作为欲望
“浮士德为了他的欲望而活着,当一个欲望被满足时,它马上就会被另一个欲望所替代。
生活就是这样一个接一个无休止的欲望。一个只求“挣钱能够养家糊口”的人最后会发现,他其实还想要更多的东西,于是这又成了新的生活目标,直到它被满足为止;但到时又不够了,他发现自己还想要更多的东西,于是只好这样无止境地走下去。
这并不是说生活就是受挫,因为这些欲望通常都能得到满足,而是说生活就是永无休止的欲望,人不可能最终获得满足。正是欲望和欲望的满足才赋予了生活以意义,没有欲望便是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
当一个人饥饿时,它只有吃饱这一个欲望,但当他吃饱时,他就会有无穷的欲望。
内心深处一直有一个自我折磨的君子念头,可我分明也有各种欲望, 究竟如何与这些欲望相处?
2.9 生活作为涅槃
“与生活是欲望相对立的看法是,生活是不去欲望或克服欲望。弗洛伊德在其早期的心理分析著作中,把这称为“恒常性原则”,后来又称之为“涅槃原则”。在他看来,生活的目标在于尽可能达到一种无欲无求的宁静状态。”
“涅槃”一词来自佛教,在梵语中的意思是“处于平和状态”。佛教的目标是减少我们对于欲望的执著,使我们达到一种没有东西能够打扰的宁静状态。”
可这终究是逆人性的,比如性欲,这是生物本能,是人类繁衍后代的必要条件,但人世间的道德与法律却在限制着它。
2.10 生活作为利他主义
利他主义是指,即使对一个人自身没有任何好处,也要为他人的利益而行动。
有些人认为他们身处地球,就是要帮助那些处境不如他们的人。这种生活观有着非常确定的使命感,对于成功、失败以及应当怎样行事也有着相当明确的看法。
对于某些人来说,利他主义的生活一定是单向的。他们帮助别人是为了赋予自己的生活以意义,他们并不期待能够换回什么;对于另一些人来说,利他主义的生活是一个普遍的理想,他们希望有朝一日,每个人都会无私地帮助其他所有人。”
我曾听人说过,利他是智慧生物的独有特质。
2.11 生活作为荣誉
“在荷马的《伊利亚特》中的希腊人看来,生活本质上是真正做到无愧于集体的期待,在战斗中证明白己,不以任何方式使自己丢脸。”
荣誉是种工具,作为荣誉颁发者最小成本的激励手段。
2.12 生活作为学习
“有一种常见的看法是把生活当作一种学习经历。当然,我们为什么要学习所有这一切的确是个问题,但至少有些学习本身就是让人满足的。” “我们学习是为了什么?由来已久的答案是,学习出智慧,相应地,沉思的生活自古以来就是哲学家的建议。”
可是,有了智慧又如何?这世界很大很大,大到终其一生也只能窥见一隅,所谓的智慧也只是沧海一粟。
2.13 生活作为受苦
“你第十七次学会了做某样事情,但你知道自己一个星期后仍会把它忘掉。你争取高中文凭是为了上大学,是为了拿到学士学位,为了进医学院,为了拿到硕士学位,为了实习,为了学习外科,为了过你在高中时梦想的生活,但你那时年纪已经很大,工作太忙,以致不能享受它了。”
悲观主义者阿图尔·叔本华也认为生活是受苦,我们的欲望终将是非理性的和无果的。他认为,出路在于通过审美的沉思冥想或禁欲的自我否定达到一种超然状态。
意思是,生活是苦的,苦源于欲望,欲望可以被消除,人可以通过遵循“正道”来消除欲念 ???
人终不能同时拥有青春和对青春的感受。
2.14 生活作为各种关系
“在许多人看来,他们生活中最重要的以及使生活获得意义的显然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是身为人类的一员或国家公民那种抽象意义上的关系,而是一个人与另一个或另几个人之间达成的非常特殊的关系。因此人们会说,生活中真正重要的是友谊或爱情。”
不是特别理解,生活或许是各种关系的总和,但这算是生活的意义吗?
三、没有意义
2025.03.07
私以为,没有意义,一切都是偶然。
生活就是这须臾数十年间无数偶然的集合。
没有命中注定,也没有天命使然,只有因势利导下的顺势而为。